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第一章
身影。车厢内燃着淡淡的沉水香,宁静安谧。

    走吧。她清冷的声音吩咐道。

    马车平稳启动,驶向与流放队伍截然相反的方向——那是东宫的方向。今日,太子妃召见。车窗外,京都的繁华街景如流水般倒退。

    马车驶入东宫偏门,早有宫女恭敬等候。穿过层层叠叠的回廊,进入一处开阔雅致、遍植翠竹的院落——太子妃的茶室。室内陈设清雅,只闻竹影婆娑,泉水叮咚。

    太子妃赵氏,出身清贵名门,容貌并非绝色,却自有一股端庄沉稳的气度。她身着常服,正亲自执壶为对面的男子烹茶。那男子一身玄色常服,身形挺拔,眉目疏朗,正是当朝太子萧景宸。他目光温和,偶尔掠过太子妃时,带着不易察觉的暖意。

    妾身沈知微,参见太子殿下,太子妃殿下。沈知微敛衽行礼,姿态恭谨却不卑微。

    免礼,沈东家快请坐。太子妃微笑着示意宫女看座,亲自将一盏清茶推至沈知微面前,尝尝这新贡的‘雪顶含翠’,入口清冽,余韵悠长。

    谢殿下。沈知微依言落座,姿态从容。她与太子妃的相识始于一次偶然的宫市采买。太子妃欣赏她的才干与不卑不亢,私下曾召见过几次,谈论些民生经济、粮储调度之事。沈知微的见解往往鞭辟入里,务实精准,深得太子妃之心。衔玉记能顺利承接部分御粮储运,乃至此次北疆军粮重任,太子妃在背后的肯定与提携功不可没。太子萧景宸也因太子妃的赞誉,对这个民间女子多了几分关注。

    北疆军粮调度关系重大,沈东家肩上的担子不轻。太子萧景宸开口,声音温润平和,孤看了你呈上的储运条陈,思虑周详,未雨绸缪,很好。粮道畅通,关乎前线将士性命与社稷安危,万不可有失。

    沈知微微微垂首,声音清晰而沉稳:殿下训示,妾身谨记于心。‘衔玉记’上下必定竭尽全力,不负殿下与太子妃所托。路途遥远险阻处,民夫押运皆用可靠之人,分段接力,每处节点皆设联络官,每日行止皆有记录快马回传,务必使每一粒军粮按时、足额送达边关将士手中。

    太子妃含笑点头:沈东家办事,本宫是放心的。她话锋一转,似是随意闲聊,方才入宫时,可曾见着城门外那番‘热闹’她指的自然是流放队伍。

    沈知微捧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,随即恢复如常,唇角浮起一抹极淡的、意味不明的弧度:远远瞥了一眼,场面喧嚣,并无甚新奇。不过是因果循环,报应不爽罢了。

    太子妃与太子对视一眼,心中了然。关于沈知微与谢凛那段不堪的过往,他们自然早有耳闻。太子妃轻叹一声,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怜惜:旧事如烟,能放下最好。沈东家如今前程远大,又得太子殿下看重,切莫让过往的泥淖污了前行的路。

    沈知微抬眼,目光澄澈坦然:殿下教诲的是。过往种种,于妾身而言,不过是助我砥砺心志的磨刀石。如今石已磨尽,刀锋方利。她顿了顿,声音坚定,妾身眼中,唯有一路向前,不负殿下提携,不负‘衔玉记’上下数千口人丁的信任与饭碗,亦不负这太平盛世赋予女子的一点施展拳脚的机会。

    这番话,既表明了自己已彻底斩断过往的决心,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太子夫妇知遇之恩的感念,更流露出一种超越个人恩怨、立足现实的格局与担当。

    太子萧景宸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。他放下茶盏,温言道:你有此心此志,甚好。北疆粮事若办得漂亮,便是大功一件。朝廷用人,素来不拘一格,唯才是举。沈东家巾帼不让须眉,日后前程,未必局限于商贾之道。

    这几乎是明示了未来提拔重用的可能。

    沈知微心中一凛,面上却依旧沉静如水,再次深深拜下:殿下厚恩,妾身惶恐。定当鞠躬尽瘁,以报万一。

    离开东宫时,天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前夫君跪在我的算盘上赎罪简介 >前夫君跪在我的算盘上赎罪目录 > 第一章